6月6日14時4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成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并于15時24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航天器繼嫦娥五號之后,第二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微波雷達再立新功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微波雷達再次牽起“太空紅線”,成功導引兩個航天器完美對接,功勛產品持續輸出“中國精度”。
微波雷達由雷達和應答機兩部分組成,分別安裝在嫦娥六號探測器的軌道器和上升器上,用于軌道器和上升器之間相對位置的精確測量,持續穩定提供兩個航天器之間的相對運動參數的高精度測量結果,并進行雙向空空通信,引導兩個航天器調整飛行姿態最終實現交會對接。
不同于地球軌道交會對接,在遙遠的月球軌道上,微波雷達是交會對接過程中遠距離測量的唯一手段,是保證對接成功的關鍵。月球軌道環境更為復雜,對產品性能要求更加苛刻。為了確保圓滿完成任務,微波雷達在第二代產品的基礎上增加了測量通信一體化功能,并做了進一步輕量化、小型化設計。微波雷達以其體積小、重量輕、工作空域大、全天候自主工作、發射功率低、作用距離遠、測量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測量通信一體化等技術優勢,成為在對接過程中工作范圍最寬、發揮作用時間最長的測量敏感器。
繼嫦娥五號交會對接任務,微波雷達再次在月球軌道開展遠距離導引及相關試驗工作,為我國實施首次月背采樣返回任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掌握“嫦娥”加速度的“慣測小分隊”
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及I/F轉換電路組成的“慣測小分隊”,一路以穩定可靠的表現為嫦娥六號提供高精度加速度信息,為嫦娥六號的“月背征途”穩住速度。
組合“隊長”守護“太空握手”
本次探月之旅中,交會對接階段主要實施加速度測量的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是這支“慣測小分隊”的“隊長”。憑借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優異表現,它一路上幫助嫦娥六號穩住飛行速度,并扛起了交會對接階段精準測速的重任。
此次任務,組合“隊長”主要承擔嫦娥六號在地月轉移、環月飛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月地轉移階段的平動加速度測量,以實現對探測器沿軌道飛行和交會對接過程中平穩、準確的機動控制。
研制團隊專家表示:“要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需要以非常精確的控制來確保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之間的相對速度盡可能小,而加速度反映的恰恰是速度變化的情況。相對于探測器升空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交會對接時的加速度只有其百萬分之一的量級,我們研制的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能夠精準測量這種極為微小的加速度。”
據介紹,這已經是該組合第四次陪伴“嫦娥”遠赴月宮。從嫦娥三號開始,它就以完美的表現助力我國探月工程歷次任務圓滿成功。
“金牌搭檔”保障全程加速度
“小分隊”中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和I/F轉換電路是一組“金牌搭檔”。在此次任務中,這對搭檔“承包”了嫦娥六號月宮之旅全程各關鍵階段的加速度測量任務——不僅在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產品中應用,還在著陸上升組合體和返回器的IMU(慣性測量單元)中扮演關鍵角色。
作為加速度測量的核心器件,這對“金牌搭檔”可謂是功勛卓著,曾先后多次助力載人航天工程及探月工程任務連戰連捷。
石英撓性加速度計是敏感加速度的關鍵傳感器,I/F轉換電路則能夠將加速度計輸出的電流信號轉換為適合計算機處理的數字脈沖信號。由于在探測器的不同部位承擔的任務各不相同,研制團隊分別為加速度計配備了不同量程的I/F轉換電路。“信號轉換的過程就像是用天平和砝碼給信號‘稱重’,加速度變化量大則電流信號變化量也大,需要使用大的‘砝碼’。”I/F轉換電路主任設計師這樣比喻。
在交會對接和軌道控制過程中,軌道器加速度的變化量不大,團隊采用小量程的轉換電路,能夠在同等條件下提供更高精度的加速度測量信息,以實現對探測器更加精準的速度控制。而在月球著陸和返回再入階段,加速度變化量大,則采用“砝碼較大”的大量程轉換電路,滿足對加速度信息的完整覆蓋,確保嫦娥六號飛行全程的速度變化盡在掌握。(文/楊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