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始,萬物盎然繁茂,中國航天科工六院全體干部職工帶著滿腔熱忱,以飽滿的精神迎接初夏的美好序幕,奮力譜寫六院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紅峽公司:科研生產正當時
吊車在工房上空來回穿梭,一臺臺產品被高高吊起,隨即被安全平穩地放入包裝箱……
一大早,紅峽公司三車間總裝組組長張宏正在指揮吊運產品,一輛輛大型運輸車整裝待發,即將踏上交付的征程,而這只是各個生產區域策馬揚鞭忙生產的一個縮影。
一車間結合不同工序的特點按照“一工序一策略”的模式組織生產。通過摸索每個工位承載的上下限,進一步優化生產計劃,推動均衡排產,同時把噴涂班組的職工由以往的兩個班重新編排為三個班,提高靈活性以滿足科研生產的需要。
二車間利用每天下班后一小時組織例會,匯報工房調試完成進度、分解布置各類任務、討論最佳工作方案、協調解決各項問題,要求相關人員提前進入角色,先學一步,盡快熟悉新設備操作規程和操作要領,掌握現場安全質量管控關鍵點,打造高標準的樣板工房。在眾人的努力下,紅峽公司首個中型聯合生產工房正式應用于生產。
為了幫助新入職工藝人員盡快完成從學生到技術人員的轉變,在簽訂導師帶徒協議的基礎上,三車間邀請車間領導、主任工藝師、班組長、管理人員輪番對新人開展培訓,從工藝文件到流程優化、從安全管控到技改項目、從創新創效到保密事項,全部傾囊相授。三車間黨支部不僅給青年職工鋪路子還壓擔子,讓他們擔任涉及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30多個項目的負責人。
七車間以基礎管理提升為切入點,確定了人才隊伍培養、設備設施管控、瓶頸短線改造、生產能力提升等九大任務23項重點工作。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紅峽公司將繼續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上求突破,在深化改革、提升能力上務實效,在管理創新、工藝優化上建新功,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江河公司:打好科研生產攻堅戰
走進江河公司各生產車間,現場忙碌有序,隨處可見抓生產、保任務的場面。
裝藥分廠提前復查清理各類原材料,按照年初計劃清理工裝,確保各類原材料、工裝準備到位;總裝分廠全面梳理重點工作及存在問題,對生產重點崗位、薄弱環節等開展拉網式安全大檢查。
105車間高度重視工藝技術提升工作,實施技術組周報管理制度,一線技能人員在工藝文件、工裝設計等方面給技術人員“找茬”,由技術組組長統一匯總梳理,及時反饋給相應技術人員,并在每周例會上點評整改結果,實現從“我管你”到“你找我”的轉變,打破溝通壁壘,共同解決生產難題。
“車間一直以拼搏的精神、創新的勁頭、務實的作風,積極主動適應新常態,著力提升生產能力,搶抓計劃節點,保障全年生產任務順利進行。”車間負責人說道。
針對產品生產過程中質量記錄長期以來人工填寫的情況,總裝分廠設計出了一套質量記錄系統,該系統實現產品生產過程中數據記錄的無紙化自動記錄,生產效率提高了30%;總裝分廠還對產品在射線照相時存在因軸向位移導致墜落的安全風險進行技術改造,徹底消除產品檢測過程中的安全風險。裝藥分廠打通了多個工藝流程,從本質上提高作業過程的安全性,同時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
江河公司全體干部職工以“敢打必勝”的決心、“堅定不移”的信心、“鐵杵磨針”的恒心,在困難面前不低頭,重任面前不懈怠,奮力贏得豐碩成果。
601所:盤活有效資源撬動發展活力
如何讓現有資源“活”起來,釋放更多的新動能?601所各部門主動作為、積極探索、瞄準目標,統籌各方力量,采取有效舉措盤活資源,為高質量發展釋放新活力。
近日,安全性試驗技術研究室臺體迎來了新“工友”,大家圍著幾套“新工裝”左看看,右摸摸,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室里貼心地保養著這臺精密的力學測力機,細心接線,精心調試,于近日完成了第一次標定,各項數據優于設計值。
新設備用心保養,舊設備忙著盤活利用。試車室根據項目的需要,打算對舊設備再利用。但是它滾轉不靈活,電器元器件老化等種種問題擺在眼前。
正值呼和浩特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廠家無法抵達現場維護,但科研生產就是命令,試車室迅速集結工藝與機電技術人員在現場進行“會診”,制定設備恢復方案。“時間是搶出來的”,大家馬上行動。
李師傅帶領幾個職工梳理著“蜘蛛網”一樣凌亂的線纜,工藝人員清點設備零部件損壞情況,繪制相應設計圖,配合裝配師傅完成零部件更換和設備潤滑。經過努力,塵封的設備煥然一新。啟動按鈕按下,設備正常運轉。
“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碗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增知識、長才干,為技術立所打牢基礎。”超聲表面組組長李海軍總是鼓勵大家,他帶領組員對儀器進行了清潔和校驗。
沉積的油污不僅影響設備與產品的連接,而且會降低檢測靈敏度,從而影響檢測質量。所以,定期的檢定和校驗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轉的基本條件。本次細心的維護,使前期一臺出現故障的磁探儀恢復了正常使用。
一位位職工以高標準把控著手中的工序,一件件閑置設備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他們迎著初夏的微風,用行動踐行初心、用實干詮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