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院紅峽公司總裝車間,智能選配導引車正在廠房內自動行進,一個個零部件產品“刷碼上車”、整齊排列,導引車上還設置了智能提示、防差錯報警等功能。這是六院總裝測試數字化生產線上的一隅。通過關鍵技術裝備的集成應用和裝配生產線的智能管控,六院構建了人機協同、人機交互的智能總裝標準作業模式,有效解決了人員手工裝配超負荷、生產效率低等問題,保障了作業現場的本質安全。
近年來,六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集團公司關于數字航天戰略的相關部署,以數字六院戰略為指引,在數字化科研生產、經營管理、基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
科研生產搭上數字化“新賽道”
數字化科研生產體系建設是提升研發制造能力的有力抓手,近年來,六院統籌規劃、系統推進產品論證、設計、仿真、工藝、制造、試驗的數字化建設與應用。
“我們完成了精益研發平臺階段性建設,集成了43項設計工具,初步實現了型號在線論證;依托高性能仿真中心,構建起多種仿真方法,基本能夠滿足關鍵部組件的仿真驗證需求,仿真驗證能力和覆蓋范圍不斷提升。”六院信息化部門負責人介紹說。
智能制造是個整體系統,要從最小的智能單元開始建設。走進紅崗公司大型噴管金屬件智能制造單元,一臺臺設備高速運轉,一個個生產零件經機械手臂扦攬,在車、銑、鉆、鏜等多道工序之間自動流轉著。“自從自動化設備上線后,我們的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人力成本得到了節約。”一線職工說。智能單元采用高速硬車加工、柔性裝夾等技術,實現了4小時無人或少人值守,操作人員也由4人減為1人,設備利用率提升至80%,加工效率提升3倍,產品合格率達到99%。
試驗驗證是產品研發制造的關鍵一環,六院致力于實現試驗全流程的信息化、數字化管理,不斷提升試驗驗證能力。“我們的試驗結果快速判讀功能在產品上得到了應用,某次試車試驗結束后,3分鐘之內就判讀了試驗結果。”601所測控室主任蔣蘊韜說。此外,還自主研發了試驗報告結構化快速生成軟件,試驗報告生成效率提升50%。
智慧管控能力再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近年來,六院系統謀劃數字化科研生產能力景象,運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鏈進行全方位智能改造,推動智慧管控能力再上新臺階。
“總收入、資金流入流出、利潤……”在41所智慧企業大腦的財務數據看板中,各類經濟指標以二維碼圖、柱狀圖、普通表格等形式直觀展現,這是六院企業智慧大腦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六院立足業務數據開展前瞻性決策管理,構建起“本部一級大腦+院屬單位二級大腦”并行運行的發展模式。一級大腦實現經營管控業務主題、37張業務報表、100余項指標穿透展示,科研生產進度和質量2大業務主題12個業務指標穿透查詢。二級大腦的6大主題、50余項指標在線動態展示。
“業務數據化、數據可視化模式初步構建,為提升六院科學決策、高效運營能力提供支撐。”六院信息化部門負責人介紹說。
數字技術有效激發數據要素潛能,顯著提升數字化財務管控能力、風險管控能力。近年來,六院高質量完成財務共享中心二期建設,通過集成ERP等業務系統,構建了反映企業戰略和業務活動的財務模型,實現與集團公司資金管理系統的數據貫通,業財一體管理會計模式實質運行。合同管理系統有效覆蓋全級次單位,合同審簽、合同履行、合同歸檔等核心節點實現在線數字化管控,全面打通合同管理、財務管理、經營管理數據壁壘,初步建立“數據支撐數據、流程比對流程”的合同管控體系。
打造基礎運營服務體系“新范式”
近年來,六院建立健全基礎運營服務體系,全面落實“全院統一平臺、培育自主研發團隊”的工作思路,統籌規劃開發平臺,制定配套運行機制。以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41所、紅峽公司等單位積極組建開發團隊,圍繞經營管理痛點難點需求,成功完成新版智慧企業運行平臺、IT運維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功能等模塊的開發與使用。
六院高性能計算云研究團隊集智攻關、聚力挖潛,組織搭建了六院高性能并行計算平臺,通過計算機仿真計算,實現了產品設計的前期模擬和后期故障分析,為六院協同設計提供了高性能、穩定可靠的分析計算環境,該團隊獲得了“六院2019-2021年度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602所按照CMMI3體系進行軟件研發項目的管理工作,提升軟件產品研發的效率及質量;鼓勵軟件設計人員參與專業技能培訓及開發實踐項目,提升其設計開發能力;進行軟件自主開發技術攻關工作,解決建設中存在的技術路線適配等核心問題,形成了成熟的軟件技術路線和開發能力……
如今,六院已初步具備軟件自主研發、系統集成開發能力,為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協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征程,新賽道,新起點。在數字化發展的“快車道”上,六院穩扎穩打、持續發力,構筑起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釋放出發展新活力,讓數字化轉型跑出“加速度”。(文/梁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