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緊急任務,一個個“精兵強將”自告奮勇沖在一線;遇到困難,一位位“智多星”出謀劃策想方案……
在與市場浪潮的搏擊中,他們憑實力、憑沖勁、憑韌性,搶抓機遇,團結奮斗,乘勢而上,摘得碩果。
打響開局“雙響炮”
——南京晨光公司項目團隊奪標側記
“那天傍晚6時46分,招標代理公司網站發布結果公示,我們在中標候選人中排名第一!”南京晨光公司所屬金陵智造研究院的項目人員談起前不久開標時的情形,難掩內心的喜悅。
此次金智院同時中標了同一用戶的兩個招標項目,合同總額為4200余萬元,打響了2024年開年“雙響炮”。
“用戶同時招標兩個不同類型的電機組件加工與裝配線項目,我們要參與競標。”去年年底,金智院獲得招標消息后,該院領導班子認為項目“專業對口”,決定組建項目團隊同時參與兩個項目競標。
該院總經理助理洪鵬牽頭,聯合智能制造事業部和經營計劃部的精兵強將,投入這場“奪標戰”中。
“這兩個智能產線項目內容復雜、規模較大,涉及自動移載、等離子清洗、自動涂膠、視覺檢測等多個專業技術領域。”看過招標需求后,團隊成員發現此次競標難度較大。金智院雖然具有豐富的航天智能產線研制經驗,但針對電機這一特定產品的生產線建設,還從未涉足。
▲圖為項目團隊人員在研究項目推進事項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機會,要迎難而上。”洪鵬鼓勵大家,并根據每位隊員的專業特長快速分配任務。有的項目經驗豐富,負責兩個項目的技術把關工作;有的擅長生產布局、節拍分析 ,負責技術路線設計及總體規劃;有的全面負責投標文件商務部分資料準備和編制。
多次與客戶溝通具體技術及商務要求、調研國內專業電機配套設備廠家、匯總技術資料開展前期技術論證、召開專題會議對招標要求進行細致研究……項目團隊緊張有序地投入各自工作中。
投標準備的最后階段,仿佛按下了倒計時器。
開標前5天,團隊完成兩個項目的投標文件初稿編制工作,召開評審會逐字逐句研討投標文件。開標前3天,團隊修改完善好千余頁的投標文件,為確保無誤,再次召開評審會審查文件。開標前2天,團隊完成投標文件封裝。開標前1天,經營計劃部市場經理叢寶劍拖著裝滿文件的行李箱前往機場,奔赴1000公里外的開標現場。抵達后,他馬不停蹄地趕赴次日的開標地點,并再次檢查行李箱內文件外觀。開標當日,叢寶劍與5家競爭對手一起完成了開標工作。
3天后,招標代理公司在網站上發布中標結果。金智院以先進的技術方案、合理的產品價格、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等綜合優勢,一舉中標。
“研發技術實力、錨定用戶需求、全程專業服務等因素缺一不可。”在復盤競標過程時,項目團隊梳理出不少收獲。
金智院領導表示,這個“雙響炮”的意義不僅是得到用戶青睞,更重要的是該項目將成為金智院夯實智能制造技術基礎,進一步實現技術和產品迭代的“新樣板”。(圖文/叢寶劍 潘寧 秦磊)
我年輕,我上!
——險峰公司工藝小將奪標側記
“簽單了!”2月26日,險峰公司與北京客戶就機箱、電源模塊等3個項目首次達成合作意向,簽訂90余萬元的合同。
2023年6月,險峰公司獲知機箱、電源模塊等項目的招標信息,立即積極參與競標。拿到客戶技術要求后,公司將此項任務交給第五研究室。該研究室副主任王海超感到犯難,他深知市場開拓不容易,必須要抓住機會,但老工藝人員的手上都有多個產品任務在進行,新人又經驗不足,一時之間不知該把任務派給誰。
“我來吧!我年輕,不怕辛苦!”2021年參加工作的機加工藝師吳江垚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
“可以,那你就負責機箱項目,剩下的兩個產品誰來?”王海超問道。
“我來!我手頭任務不多,雖然沒什么經驗,但遇到不懂的,我可以問師傅。”2022年入職的電裝工藝師劉元杰主動請纓,接手了電源模塊和語音終端項目。
時間緊迫,領命后的兩位小將立即投入到產品工藝方案的編制中。
劉元杰一邊消化技術要求,一邊向老工藝師傅求教,一個星期就編制出了40多頁的技術總方案。后來,他不停地與客戶溝通、跑現場,修改完善方案。在總方案的基礎上,他又擬制了20多頁的策劃報告和生產前準備工作報告。
期間,劉元杰擔心因自己經驗不足導致競標失利,為了確保產品有競爭力,半年內先后7次赴京與客戶溝通確認技術狀態和部分產品細節。首套組裝更是直接在客戶單位進行,方便客戶當場進行調試,確認產品質量。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負責的產品在招標中勝出。
負責機箱的吳江垚入職比劉元杰早,經驗相對豐富,而且這也不是他第一次擔任產品技術負責人,但他負責的產品需求較高,所以在準備投標過程中還是碰上了“攔路虎”。
首先是客戶雖然提供了技術要求,但未給出零部件的三維模型圖,而公司一直采用三維模型圖指導生產。因此,吳江垚帶著項目組成員奮戰一周,畫了20多份三維模型圖。后來,在機箱結構件的裝配中,按客戶技術要求選定的螺釘進行鉚接時出現開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先向師傅“取經”,又召開機加工藝小組討論會,但仍未將問題徹底解決。最后,他與客戶商討,改換了螺釘規格參數,并優化了鉚接工藝,終于將問題解決,生產的產品獲得客戶青睞。
此次項目是公司與客戶首次合作,訂單雖不大,但具有窗口效應,是公司在市場開拓中邁出的一小步,卻也是年輕技術骨干勇闖市場的一大步。“我們之后還會拿下更大的訂單。”兩位小將堅定地說。(圖文/張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