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熱層,作為殼體的保護層,它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發動機整體結構的完整性,關系到試驗的成功。
中國航天科工六院46所絕熱層含有特殊結構,為實現該結構,技術線針對性地設計了成型模具以保證絕熱層預制成型時可以減少脫模阻力。在最初的使用過程中,絕熱層內部質量完好,達到了預期目的。然而,隨著使用頻次的增加,每批次產品絕熱層的一次成型成功率有所下降,個別產品絕熱層產生了“飛邊”。這突如其來出現的“飛邊”讓技術線陷入困境。
“飛邊”雖然在女士服裝上起美化作用,但在產品絕熱層上出現就不那么“美觀”了,不僅不美還存在著巨大的質量隱患。一方面,為了除去“飛邊”,操作人員需要用刀具逐步割除,不僅耗時耗力,稍有不慎,就會損傷絕熱層,造成產品報廢,因此該操作對技能水平要求頗高,操作人員戲謔地稱之為“飛邊”消除術;另一方面,手工割除,一旦產生細小的劃痕極有可能不被發現,繼續使用,后果不堪設想;此外,人員割除飛邊并不能保證操作的一致性,邊緣局部厚度有不均勻的可能性,存在不可預計的質量風險。
為了弄清楚這不請自來的飛邊,技術人員和班組長沒少下功夫。首先,他們對出現的“飛邊”進行了統計、分析,他們發現“飛邊”主要出現在工裝交接處,然而,并不是所有產品絕熱層在該接口位置都有飛邊,也不是每次該接口都有飛邊,而且,以前未出現飛邊的接口也會在某次使用時突然出現飛邊。接下來,他們通過反復的測量,以及直線度比對,終于發現有些工裝接口處產生了縫隙,而這些縫隙肉眼難以察覺,人員測量時也易產生誤差,只有通過反復的比對,尋找統計規律才能發現端倪,正是這些縫隙里進入了絕熱層材料,成型后才出現了飛邊。既然是縫隙的原因,這些縫隙又是怎么出現的?是“磨損”!一天,技術人員小杜在觀察操作人員作業時大喊一聲,把身邊的人嚇了一跳,原來,他發現這些縫隙都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磨損出現的。找到問題根源后,他們趕緊開始工裝方案的設計、篩選、優化,最終完成了改進型成型模具的設計,該模具可以完全杜絕接口的配合,是最完美的“飛邊”消除術,通過集智攻關、對癥下藥,最終飛邊“藥到病除”。
就是這小小的飛邊,卻成了46所產品交付路上的攔路虎,解決了這個質量問題,產品絕熱層的質量一致性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文/六院4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