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23800B液力變速器‘罷工’了!”12月10日,一條來自俄羅斯的消息穿越數千公里從異國他鄉傳到了中國航天科工航天江南航天凱星。
通過現場分析,原來是電磁閥被鋁屑堵住了,經過清理,電磁閥已恢復正常。但產品恢復正常不代表一切正常,航天凱星周末一大早便通知相關人員,迅速建立歸零工作小組,對鋁屑來源展開調查。
質量部、技術部、制造一部等多部門通力協作,查詢相關的加工、清洗、裝配、試驗等工藝文件以及現場記錄,還是未能找到確切的原因。最后,詢問經驗豐富的加工工人,再結合之前的分析,終于確認造成鋁屑殘留的原因僅僅是由于加工后的氣槍清洗未對閥體閥孔(盲孔)進行充分清潔,在對閥體閥孔進行檢驗時僅按照“外觀檢驗”的檢驗要求開展相關工作而導致。
操作工人師傅是否有錯?每年生產成百上千個都沒出現過這種問題,在氣流的高壓吹拂下,所有的多余物都應被清理得干干凈凈。檢驗工人師傅是否有錯?零件的生產工藝文件引用通用制造技術條件,而通用制造技術條件又引用驗收規范要求,最終只在驗收規范要求中描述了需要使用內窺鏡開展閥孔檢驗工作。同時被引用的兩份文件存檔于OA系統,紙質文件存檔于其他部門,在高效工作的要求下,檢驗人員憑據經驗完成檢驗工作是最平常的選擇。
兩者都是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在從未發生過問題的今天,這個可能性極小的問題還是發生了。為了避免再出現這種“盲目相信經驗”的情況,航天凱星立即完善了該零件的相關工藝文件,明確要求采用內窺鏡進行檢驗,并對內窺鏡的檢驗方法進行了培訓。同時舉一反三,嚴格類似產品加工殘留多余物的檢測,確保產品質量。
本次事件告訴我們,豐富的經驗能讓一個操作者生產出品質優良的產品,但生產不出100%質量優異的產品,除了寶貴的經驗,我們還需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彌補那些“經驗盲區”。同時,工藝人員要從生產操作人員的角度出發,編制通俗易懂、能夠指導實際操作的工藝文件,而生產操作人員也不應該對工藝文件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僅憑自身經驗進行工作,要敢于指出工藝文件不合理的地方,“大力協同”的航天傳統精神應該一代代傳承下去!(文/航天江南航天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