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天上的星,在數字世界建立一顆它的數字衛星,你有沒有興趣?”
這是新人小姜剛入職時,她的導師小鄧老師問的第一個問題。
——“有!”
就這樣,小姜跟著小鄧老師加入了總師博哥的項目。
初相識,興趣是最好的導師
隨著衛星星座規模增大和任務復雜性提升,建立基于數字衛星的平行系統成為很多用戶的急迫需求。去年9月,博哥決定成立數字衛星小組,研制數字衛星模型。數字衛星模型要具備真實反映衛星的功能性能,支持載荷工作模式仿真,支持星座任務協同規劃、星座信息流聯試以及系統級試驗等功能,從而為衛星研制提供有力保障。
數字衛星小組成立后,面臨的重大挑戰便是在短期內完成項目數字衛星1.0版本的交付。博哥組織團隊成員開展討論,以真星方案為基礎,大膽創新、快速迭代。經過多輪合理裁剪和優化,小郭完成數字衛星方案設計,小鄧完成數字衛星的架構設計并提供各個算法模塊的技術支持。新人小姜、小奇和小黃負責編寫數字衛星的綜合電子、能源、推進等模塊。
攻難關,眾人拾柴火焰高
“小鄧老師,您在工位嗎,我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
“我在,馬上過去!”
徒弟小姜需要技術支撐時,小鄧總是及時“閃現”。小鄧常鼓勵徒弟小姜:“不積小流,不成江海,厚積才能薄發,出現問題,多思考,多請教,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快速成長!”為保進度,小鄧白天開展真星的設計,晚上搭建數字衛星框架。在他身上,徒弟小姜學到了責任和擔當。
“小奇,真星的設計與算法你能給我講一下嗎?”
“沒問題。”
小奇雖說是飛行器設計專業出身的新人,在面對工作時卻全然沒有新人的青澀。他總是能將問題拆解,謙虛討論,沉穩面對,解決各種困難。在他身上,新人小姜學到了熱情與干勁。
數字衛星團隊成立之初,只有寥寥數人。正是團結一致,相互激勵,才讓他們在探索數字衛星的征程不斷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保交付,全力以赴完成任務
小姜和小奇主動起承擔數字衛星1.0版本交付之前的外場聯試任務,對于他倆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學習。外場聯試不同于自測試,自測試時確認無誤的代碼在聯試現場可能出現各種問題:解包過程與對方組包過程不一致,參數當量不一致……任何一個細節有問題都可能導致數字衛星狀態出錯。
面對交付壓力,負責代碼的小姜立下一條嚴格的準則,今日事今日畢,問題不解決不下班。負責總體的小奇多方組織協調,尋找解決思路,校核聯試結果,做好后勤保障。遇到棘手問題,師傅小鄧也總能及時出現,常常下班后直奔聯試現場解決問題。
隨著交付日期的臨近,小姜與小奇聯試的時間越來越長,下班時間從開始的九點多到十一點到后來十二點多,回到宿舍已是凌晨一兩點。博哥關心地問他們為什么這么晚,小奇和小姜回答道:“我們要趕在第一批交付,絕不拖項目后腿。”就這樣,經過一個多月的鏖戰,數字衛星小組成功閉環所有問題,順利完成數字衛星1.0版本的第一批交付。
落實處,拓寬數字衛星用武之地
數字衛星1.0版本交付之后,博哥開始擘畫數字衛星發展藍圖:“我們自己也要將數字衛星用起來,打造自己的數字衛星運行管理系統”。于是,數字衛星團隊又投入到新一輪工作之中。每當新人小姜遇到遙測解析與看板方面的問題,博哥總是有問必應。一次,博哥在她的工位上站著編寫調試代碼三個小時,打通了數字衛星主程序與遙測解析模塊的接口,當遙測看板上的參數實時準確地跳動時,現場不約而同地響起熱烈的掌聲。這項開發工作大幅度提高了數字衛星團隊后續的工作效率。
讓數字衛星參與星地大閉環試驗是數字衛星1.0版本交付后面臨的一項任務,也是檢驗數字衛星與真實衛星一致性的一項挑戰。新人小姜、小奇接到任務后馬不停蹄趕往現場,了解試驗項目內容,編寫與調試程序,每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終于在三天時間內順利完成了多星協同功能測試、自主任務規劃功能測試等試驗任務。
當前,數字衛星團隊正在瞄準更高遠的目標,力圖將數字衛星打造成集狀態預示、效果展示和軟件測試于一體的數字平行系統。不僅可以接入仿真、測試和試驗數據進行任務推演,將復雜任務場景和衛星綜合狀態以直觀、生動的圖形化方式呈現,還可以無縫嵌入衛星代碼模塊進行算法和邏輯驗證,有效提升星上軟件開發驗證的效率。
繪未來,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作為空間工程總體部首個研制交付的數字衛星,數字衛星團隊從零開始研發,歷經半年多時間完成交付,在“數字衛星”方面交出了一張完美的答卷。
回想那些不分晝夜、加班加點調寫代碼的時刻,數字衛星團隊體驗到更多的是看到數字衛星成功運行時的熱血沸騰。
正如小姜所說:“世界上的美有很多種,天上的星,地上的燈,還有遙測看板上跳動的參數。我們志在蒼穹,我們終得佳音。”(文/空間工程總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