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打造國之重器”的時代重任,堅定“航天報國”的理想志向。在航天科工九院九部,有一支隊伍積極投身重大工程任務,努力實現我國航天領域技術新突破。
“我們的職責就是為國家交付出好用、管用的產品。”九部新項目胡總師說。憑借“雙第一”的成績,九部該新項目產品在競標中成功入圍。
考核中交出高分答卷
產品關鍵指標可靠實現,在幾次飛行測試中均達到或優于設計值,接連獲得滿分……完美的成績得益于前期充分的準備。
項目團隊在構型優化、新材料選用、關鍵流程設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創新突破。面對新形勢下用戶更高的要求,項目團隊短時高效地將難題逐一攻克,在反復試驗檢驗中,推動該領域技術穩步突破。
發現問題即刻解決,從“兩總”到每一位隊員,大家腦海中都緊繃著時間這根弦。“想與賽制搶時間,必須講究紀律性,保持步調一致,最怕鑼齊鼓不齊。”曾副總師評價,自己帶領的是支非常團結的隊伍,“在航天領域,只有保持團結,始終做到比別人更好,才可能取得最終勝利。”
想在國內多家頂尖單位手中爭奪競標第一名,是件難事,卻是實現快速成長的良機。最初,團隊也沒有足夠信心能夠最終入圍,但大家團結在一起,細心嚴謹地對待前期每一個環節。在正式競標比賽之前,團隊還留出時間自行安排了“摸底”飛行,來驗證總體方案的可行性,“摸底”飛行的優異結果大大鼓舞了團隊士氣。
曾副總師清晰記得第一次飛行試驗的情景。當天早上,紅彤彤的太陽照耀著覆蓋白雪的大地,面對未知的結果,心中尚有忐忑,但在那一刻,他覺得團隊里每一名隊員都是戰士,大家都自信光榮地踏向前方。
出一點問題就是零
“干這行,沒有質量,一切都是零。”項目里發動機專業的王副總師說。質量工作是決定航天任務成敗的重要一環,在這樣一項復雜工程中,出了問題要盡快找到解決措施。
王副總師把自己的崗位職責之一概括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常常遇到問題像“冒泡泡”一樣接連出現的情況,一天下來腦袋像是已經發熱的“小電機”。在和問題的不斷交手中,他的心態日漸平和,也常常鼓勵團隊:“遇到問題要以平常心去看待,問題被解決了就是成功。”
整個系統所有的測試次數不能少于5次,這是團隊從2021年保持至今的要求。擔任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的冰哥就曾在對一個部件進行第五次測試時發現過問題,那一次,他深刻理解了為什么所有的測試工作要保持“覆蓋性”和“充分性”。經驗豐富的彭副總師認為,只有保證“覆蓋性”才能做到足夠全面,而保證“充分性”也就確保產品經過了可靠的試驗驗證,可以放心上天。
在“摸底”飛行之前,新入職的小棟跟著控制系統的同事在外地駐場辦公了4個月,他從沒見到任何人有打馬虎眼的時候,在這樣的“地毯式”檢查下,團隊做到了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果然,產品上天后比預期飛得還要好。這次實踐成為小棟至今難忘的“入職第一課”。
在迎難而上中成長
年輕人向“兩總”匯報工作,要能講清楚原理,數據要有支撐,表達還要簡潔清晰,正是因為這樣嚴苛的要求,團隊接連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年輕骨干。“干我們這行沒什么技巧,遇到問題必須要搞得清清楚楚。經過一點點積累,最后也就成長起來了。”曾副總師說。
大龍之前是該項目總體專業的負責人,有過十分“痛苦”的成長歷程,經常需要獨立解決某個問題。第一次獨自進外場時他還稍顯手足無措,后來也練就出獨當一面的本領。團隊里的年輕人多數和他一樣,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項目中成長,在技術提升的同時,問題解決能力也不斷提高。如今,大龍已經走出項目組,成為九部科研生產管理的中堅力量。
最終,競標斬獲第一名,成就感消散了所有壓力。如今,大龍把追求完美的風格帶到了新崗位,對自己徒弟的要求也是“嚴上加嚴、慎之又慎、細上加細、眼見為實”。
所有人都在努力傳承這種“團結爭氣”的精神,無論是否還在隊伍之中。
對于這支矢志報國的隊伍來說,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是一份令人滿意的獎勵。飛行試驗結束后,大廳里響起熱烈的掌聲,送給這支表現出色的隊伍。(文/顧航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