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成功!”航天二院二部“海盾”團隊的成員難掩興奮的神情,披著冬日暖陽踏上了回家的征途。他們剛剛完成的這次試驗是最接近產品真實使用環境的一次,對技術的突破進行了綜合性驗證。試驗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團隊提早謀劃、通力協作、全力付出的結果。
超默契帶來高效率
說起這支團隊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快”。一項計劃用時10天的任務,大家沒有加班,還提前了1天完成。
“這得益于我們的班前班后會制度。”技術負責人宋總分享經驗時介紹,每天晚飯后,團隊成員會聚在一起,把自己第二天要干的事情仔細捋一遍,有了這樣的溝通和交流,每個人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也明確別人要做什么,自然而然地形成默契配合,節省了很多溝通的時間。班前會則是利用每天開工前5分鐘時間,再簡短明確一下各自的當日任務,加深印象。
在試驗現場,需要與很多方面進行溝通和協調,再加上自己產品的測試工作,每個隊員都要對接兩三個人,這就需要將工作細化到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重點,有的負責溝通、有的負責組織,幾十個人都明確自己該對接誰、要做什么。”設計師小王說。
為了讓現場的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團隊在前期就開始籌劃、及時溝通,將整套系統的準備工作做好,節約了不少時間。團隊負責人田總說:“我們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工作推進穩步而有序。”
依托專業化工具,也是團隊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個“法寶”。設計師小富介紹,二部有一款自己開發的軟件程序,經過不斷的積累與完善,只需將數據導入就能快速確認數據狀態。團隊在產品驗證階段一直使用這款工具,大大加快了工作進度。
“零問題”背后的秘訣
“3次現場試驗,我們最近的兩次都做到了試驗場質量‘零問題’。”宋總自豪地介紹,“這跟我們前期的細致準備是分不開的。”
從今年年初開始,團隊就仔細規劃和確認試驗所需的技術狀態,針對每一項細微的變化做好管理變更工作。再將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落實到產品的改進和設計上。
“家里的工作做完善,才能保證在現場沒有任何新問題。”田總說,“每次試驗,我們都一步一個腳印做好總結。”
據小王介紹,試驗現場通訊不太方便,這就對人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個人都將流程的每個細節記在心里,通力協作、默契配合,克服了可能在溝通層面出現的問題。”他說。
除了試驗現場,還有好幾路人馬分散在不同的地點進行分系統的實時保障,團隊多地協同作戰,保障了試驗的順利進行。
針對產品特點,團隊還專門梳理出了相應的測試流程。前期對整個試驗過程進行的文獻梳理和流程優化,為后續各項試驗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試驗前檢查,試驗后判讀,大家的質量意識就是這樣在一件件小事中建立起來的。”設計師小陳說。
會工作,更會生活
“我們團隊里的年輕人都可有活力了。”宋總說,“他們閑下來的時候經常相約著健身。”隊員們有的習慣晨跑,有的喜歡夜跑,早飯前或是晚飯后,總能看見幾個矯健的身影從身邊掠過。
利用周末的休息時間,試驗隊也會組織大家進行健步走和爬山等活動,讓緊張了一周的大腦得到充分放松。每個隊員都積極參與其中,熱情十分高漲,因為大家知道,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驗證項目的成功并不是團隊奮斗的終點,未來將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這只是階段性的結束,實際上更是一個新的開始。”田總說。
“我們還能在哪些方面提升?用戶還有哪些需求我們沒有滿足?這些都是我們已經開始在考慮的事情。”小陳說,團隊已經馬不停蹄地行動起來了。(文/劉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