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梭,川流不息。飛航人腳踏實地,勤勉奮斗,走過了充實難忘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經歷雨、經歷風,也見證了彩虹與晴空,有牢記囑托的挺膺擔當,有強軍興裝的職責使命,有創新發展的提質增效,有改革攻堅的迎難而上,也有砥礪奮進的萬千身影。
回望2024,我們的腦海中都會閃現無數動人的瞬間……
團結奮進:攜手并進 忠誠奮斗
冬天的廠房寒冷干燥,新產品總裝工作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著。之所以干勁十足,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團隊把“情緒價值”給拉滿了。
“組里今天有個做結石手術的師傅,我趕緊把活兒干完,晚上去看看他。”班組長常興亞邊忙著手里的工作邊說。
鉗工小劉因為班組里共用的臺子和工具別人一直用著,工作進度受影響,常興亞發現后立即進行協調。工具問題解決了,小劉的苦惱也就沒了。
不僅如此,分廠黨支部還定期組織慰問活動,分廠領導分頭與職工談心交流,了解大家的喜怒哀樂、急難愁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減輕工作壓力。
解決職工后顧之憂,讓職工真切感受到組織的溫暖,成為了激發職工團結奮斗的密碼。
“我就是喜歡和同事們一起攻難關解決問題,一起承擔失敗的難過,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樂此不疲、樂在其中!”這是戴敏對飛航事業最深沉的愛,擁有35年航齡的戴敏,在航天干工作是她職業生涯的全部。
人這一生,難得熱愛,一旦熱愛,便是全部,便能夠不辭辛苦、不計得失、全力以赴投身共同事業、奔赴共同目標。
“總體部和總裝廠作為裝備質量的責任主體,必須加強大力協同,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在三院總體部、總裝廠聯合舉辦的“弘揚航天精神 大力協同攻堅 打造強固裝備質量的鑄劍隊伍”專題座談會上,職工代表紛紛暢談對航天精神的理解,對協同攻堅的深刻認識。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引領團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作為試驗隊的“新兵”,臨時黨支部書記魏玉新通過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方針政策,積極轉變工作方式方法,把理論宣講融入工作日常,既保證有高度,更有溫度。
面對緊張繁重的試驗任務,總師和總指揮全程把控每一處技術細節,總體專業厘清各項并行任務并穩步推進,各專業大力協同配合開展任務攻關,本部全力保障確保任務推進不受阻、人員無紕漏。最終,在試驗隊全員的共同戰斗下,任務再次取得圓滿成功。
千人一枚箭、萬人一桿槍,一件件國之重器的誕生、一項項技術創新的突破,是并肩攜手拼出來、干出來的。
在三院“七一”表彰大會上,院主要領導為19支院級黨員突擊隊代表授旗,將一份份重托交到了重點任務突擊隊手中。“定海神針”黨員突擊隊、“馭天”黨員突擊隊、“亮劍昆侖”黨員突擊隊……每個閃亮名字背后都是一支攻堅決勝的精銳力量,在全年各項重大攻堅任務中發揮著關鍵引領作用。
“各單位黨委要切實充分發揮好領導作用,團結帶領全體黨員干部職工砥礪奮進、擔當作為。”在三院黨委書記專題座談會上,兩級黨委圍繞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主題開展研討交流。
全院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廣泛凝聚合力,堅定必勝信念,我們就有了迎接風險挑戰的底氣。
負重拼搏:胸懷大局 承壓奮進
何以青春?唯有奮斗!
在第十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中,三院青年職工付井明榮獲主體賽電工組金獎第一名。
“每個設備都有自己的特點,你了解它,自然就能找到問題所在”,工作12年來,付井明不僅接觸過車間里每一臺設備,更熟知每臺設備的運行原理,故障問題“手到病除”,成了遠近聞名的設備“小醫生”。
勤奮的付井明,對技術鉆研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執著的追求。白天做好本職工作,晚上自學軟件編程和三維建模,最終通過刻苦鉆研,成長為機電領域的行家里手。
12年如一日的匠心沉淀,讓一位普通的機修工站在了全國大賽的最高領獎臺上,用勤奮汗水勾勒出新時代飛航青年的耀眼模樣。
唯有在攻堅克難中鍛造過硬本領,在艱苦奮斗中磨礪拼搏意志,才能在履行強軍首責中擔當重任。
夏初,一支充滿斗志的隊伍踏上了征途,為開展外場試驗挺進大漠戈壁。
“我這里天很藍,就是沙子不太好吃。”試驗隊員經常笑著調侃自己。早晚溫差大,烈風攜狂沙,毒辣的沙漠蚊子徑直往臉上撲,試驗隊員們張嘴便是一口砂礫,屏幕剛擦完轉眼又是一層黃沙。
為拿到第一手測試數據,隊員們擠在悶熱的車上日夜連軸工作。車內空間狹小,大家輾轉騰挪各顯神通,防蚊的風油精和沾滿風沙的數據盤在一雙手和另一雙手間快速傳遞。穿著厚厚防靜電服的隊員們不顧酷暑,硬是把幾百米長的光纖一下午就全埋到了沙漠深處,脫下的衣服因為浸滿汗水單手都拿不起來。
面對強軍興裝的使命責任,飛航人秉持初心、不畏困難、不懼挑戰,毅然扛起了頂梁之責。
“只有出去闖、出去拼,我們才能成長壯大。”“低空制勝”團隊在全新橫向市場開拓過程中,面對嚴苛的技術要求、強勁的競爭對手、極短的準備時間,苦練內功、積極謀劃,憑借過硬的技術能力和勤勉務實的工作作風,深一腳、淺一腳的趟出了一條技術創新路徑。
從不被看好到取得項目競標五連勝,團隊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探索,最終抹平了后發劣勢,完成了追夢之旅。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唯有奮發有為、腳踏實地的奮斗,才能根深葉茂、贏得未來。
“要咬定年度目標不動搖,聚焦難點重點,壓實責任,主動出擊。”在三院科研生產沖刺動員會上,對全力以赴推動年度任務圓滿完成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吹響了最后沖刺的號角。
正是因為飛航人胸懷大局、頂壓前行、負重拼搏、忠誠盡責,我們履行強軍首責的步伐才更加堅實。
科學求實:科學嚴謹 求真務實
新型產品由于技術要求高,各分系統的性能已經挖掘到了極致,但指標閉合難度依然很大。
“咱們再開展一輪減重吧,我覺得這里面還有油水。”產品總師鄒總說。
“這里的壁厚能不能再薄0.1毫米。”
“這里局部的結構可以再優化一下。”
“這個模塊能不能換個輕點的。”
頻繁的協調研討、大量的仿真計算,歷時兩個月的時間,團隊最終實現了產品減重目標,有效釋放了技術風險。
敢較真敢碰硬,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就是被這樣一件件做到極致的小事克服了。
“耐高溫領域絕對是未來的方向,咱就干別人沒有的。”在第四屆感動飛航人物發布會上,先進耐高溫結構復合材料研制團隊講述了他們瞄準未來飛行器需求,立志解決下一代產品無材可用難題的故事。
新材料的研制過程充滿坎坷。第一次指標考驗失敗、第二次成功、第三次又失敗。團隊在三次試驗積累數據的基礎上,分析、論證、修改工藝方案,反復查找更深層次的原因。終于,第四次、第五次……新材料的穩定性一步步提高,完美通過了試驗考核。在團隊的潛心鉆研下,先進耐高溫結構復合材料終于研制成功,并成功搭上了通向星辰大海的列車。
今年9月,三院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嫦娥六號任務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三院研制生產的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γ關機敏感器、連接解鎖裝置等系列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產品提供了全程保障支撐。這背后正是三院人十年如一日的技術積累。
大國重器的鑄造絕非一時之功,須要潛心鉆研、耐心攻關,以“甘坐十年冷板凳”的耐心孜孜以求,不斷尋找新方向、實現新突破。
在三院外貿履約現場,經常能看到一個瘦高的背影在撿拾試驗場地的廢棄工裝,消除試驗環境的安全隱患,這個人就是外貿履約團團長殷總,“越是最后關頭越需要我們細致嚴謹。”
面對不斷提高的履約要求、惡劣的交付條件、較長的交付周期和系統集成復雜的困難,三院履約團隊憑借著堅強的韌勁和嚴慎細實的作風,認真抓牢履約過程的每一個細節,高質量完成了產品交付任務,為后續市場開拓樹立了良好口碑。
過硬的作風是三院攻堅克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為此,三院召開了兩級本部作風建設推進會,系統部署改進提升工作作風的十二項具體措施。
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態度嚴肅、標準嚴格、流程嚴謹,才能確保每一項工作有結果、有成色。
敢為一流:不懼挑戰 敢打必勝
隨著信息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類新型算法層出不窮,為有效提升三院產品性能,“慧眼識圖”團隊應運而生。克服新技術在應用場景中的特殊性,便是團隊首要解決的難題。
“我們為什么不能做第一個,這面墻壁就由我們來打破。”面對道路能否走通的質疑,團隊負責人磊總堅定的回答。
研制過程中,項目面臨研制周期緊張、技術問題頻發,甚至一度出現被迫下馬的窘境。但是團隊在風雨中搏擊風雨,頂壓前行,解決了算法移植等核心技術難題,新型算法產品和樣機獲得用戶高度認可,對于推動產品數字化轉型,支撐三院重點領域實現跨越發展意義重大。
韋營冬礪劍,虎帳夜談兵。在戈壁灘上,滿天星斗下的簡易帳篷里,許總正和用戶一起反復驗證軟件升級的風險,貫徹摸邊探底的方案。數日后,大漠深處的一聲巨響驗證了他們敢為一流的決心和勇氣。
沒有路就用雙腳走出一條路,路被擋住了那就破壁而行,堅持不斷創新、突破和超越,才能站在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列。
產品總裝是縮短產品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保障制造質量的關鍵環節。為了大幅提升裝配效率,攻克傳統自動化技術無法滿足新產品裝配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飛鷹黨員突擊隊應運而生。
“只有加快總裝自動化技術升級,才能打好這場硬仗。”隊長婁師傅決心帶領團隊借著三院開展工藝數字化、自動化的“東風”,進行產品部段自適應對接技術研究。
突擊隊員從裝配順序規劃、裝配路徑規劃、工程實踐仿真等內容著手,分工協作,認真梳理在總裝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和難點,形成了詳盡的方案報告。
經過大家的協同攻關,最終完成了狹小空間下大尺寸成件的精確裝配,并成功通過實物驗證。
在地處北極圈腹地的“極地氣田”,技術員楊中亮和楊仕飛正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中商討著鉆井方案。首批出口的產品,在異國現場應用中有點“水土不服”。
面對暴露出來的問題,楊中亮和楊仕飛帶著定向井工程師們與當地鉆井隊密切合作,深入鉆研技術難題并持續進行技術升級,優化鉆井參數提高鉆井時效。通過技術創新,團隊解決了低溫鉆井的難題,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國際合作伙伴的認可與尊重。
長期以來,旋轉地質導向鉆井系統的技術一直被西方壟斷。三院人憑著大志氣、大魄力、高要求,十年磨一劍,研制出國產化率100%的旋轉地質導向鉆井系統,更是憑借過硬的技術和服務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不畏艱險、大膽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已深深扎根于飛航人內心深處,流淌在血液之中。
這些故事只是勤勉奮斗飛航人的代表,還有更多人的故事等待我們去發現。他們或是不畏艱險、不懈攀登,或是恪盡職守、默默奉獻,或是踐行社會責任、投身公益事業,雖然故事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懷揣著同樣的奮斗初心、愛國忠心。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揮手告別很不平凡的2024年,耕耘與收獲已化作珍貴記憶,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與成長揮別過去,迎著2025年的挑戰,我們整理行囊、抖擻精神,繼續奔赴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讓我們目有繁星,沐光而行。(文/殷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