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這句出自《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經典臺詞,不僅是哪吒逆天改命的宣言,更是無數奮斗者在荊棘之路上點燃信念的火種。在航天科工十院航天電科,有著一支又一支攻關隊伍,正以同樣的姿態,在技術攻堅的戰場上,以自主創新為劍,以不屈信念為盾,用熱血與智慧改寫著看似已“天注定”的命運劇本。
“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本土化低成本的破繭成蝶
《哪吒2》中,哪吒面對敖丙的重新回歸,興奮地喊出“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這句話,恰似航天電科“虎躍龍騰”突擊隊的誕生背景——這支突擊隊平均年齡僅32歲,但就是這樣年輕的隊伍,努力攻堅克難,切實降低了相關產品的成本。
前期,該團隊負責產品工程研制完成,技術已突破并掌握,各項指標得到較好驗證,功能、性能都滿足用戶要求。但這其中部分組合未滿足相關要求,整機硬件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制約著項目發展。
怎么辦?當然是闖!這支年輕的隊伍緊緊圍繞 “低成本”和“本土化”兩個核心關鍵點邁出了沉重而又堅定的步伐。
“努力,艱苦奮斗,創造自己的一片天地!”這是隊長老徐送給團隊的寄語。為了項目,隊員們的付出遠超常人想象:青鑫和小朱這對戀人把日常的試驗當作戀愛日常;丹姐每天步履匆匆,恨不得把每一分鐘都掰開用;熬夜處理完各項事務的老徐頂著兩個黑眼圈,總被笑稱為“熊貓俠”……
突擊隊與用戶單位圍繞產品技術特點及功能優化方向進行了多次的技術交流及討論,一遍又一遍地進行方案論證,指標計算,熱、力學仿真,最終找到了實現成本大幅度下降的方案。
而在信號處理相關模塊架構和本土化設計方面,突擊隊員們化身采購員,對相關元器件進行了價格摸底,對處理資源及數據交互要求充分進行論證,結合“三化”設計要求,確認了三個數字處理模塊架構和硬件基本成本。
單套硬件成本大幅降低;掌握相關重要技術;實現整機無纜化設計,推廣運用至“三化”產品……年底的總結會上,這支隊伍成績亮眼并榮獲表彰。
“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正是這份“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氣和執著,為他們的征程寫下了最激昂的注腳。
“逆天改命,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從“卡脖子”到“握咽喉”的覺醒
哪吒以血肉之軀對抗天劫,而“雙劍”突擊隊則以技術突破撕開封鎖的壁壘,成功實現了相關產品數字基帶板的全本土化。
“像是被人遏制住了命運的咽喉!”隊長曹哥道出了團隊最初的被動局面,語氣中滿是不甘。硬件受制于人,軟件自主化的成果便如同“空中樓閣”。
2024年3月,為突破“低成本+自主化”的目標,“雙劍”突擊隊延續了前期項目的精銳班底向硬件技術的“無人區” 發起總攻。
“該產品的硬件技術是公司首次自研且無任何參考,幾乎是一片空白。”曹哥坦言。團隊中,除了他本人多年前接觸過相關領域,其余成員皆是“小白”。
但正如哪吒所言:“我命由我不由天!” “雙劍”突擊隊的選擇,是向命運宣戰。
全體成員開啟了瘋狂的學習模式:專業書籍堆滿辦公桌,深夜的會議室常亮著討論的燈光;專家交流會上,隊員們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周末的試驗室里,總能看到有人對著電路板反復調試……
小龍的成長軌跡,正是團隊蛻變的縮影。機械工程專業的他從“零基礎”到獨當一面,短短幾個月,他不僅啃下了硬件設計的硬骨頭,更肩負起赴外對接試驗的重任。
經過數月的鏖戰,團隊終于攻克了數字基帶板的本土化難題。這塊電路板,承載著航天電科從“跟隨者”向“領跑者”跨越的野心。
“它實現了全本土化,還能直接應用于標校設備和綜測設備,為后續奠定了良好基礎!”曹哥的語氣中難掩自豪,“雙劍”突擊隊用行動證明: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助我破鼎!”——團隊之火,照亮星辰大海
“助我破鼎!”天元鼎內,三昧真火熊熊燃燒,浴火重生后的哪吒向敖丙伸出雙手,與敖光等人一起并肩作戰,最終破鼎而出。航天電科這支外場試驗隊的成功,同樣離不開團隊的凝聚力。
“又干又冷,而且紫外線很強。”為了進一步對相關產品進行有效數據錄取及分析進一步驗證該產品的性能,老王帶領團隊10余人從山清水秀的貴州趕赴茫茫戈壁,這一去就是大半個月。
“做試驗的地方離我們住的地方有70公里左右,通常我們都是早上8點統一出發,深夜才回來。”說起在戈壁的日子,老王眼皮微垂,陷入了回憶。
但其實環境的惡劣都是其次,真正的苦還在后頭——軟件、產品的調試。
“軟件老是調試報錯才是最讓人頭疼的,軟件調不通就無法采集數據,更別說后續的數據分析。”老王咽了咽口水,將拳頭攥緊,“有一次調了整整一天都沒調通,甚至調著調著還跳閘停電了,當時大家直接在崩潰的邊緣。”
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試驗隊還需咬牙爭分奪秒,不斷調整試驗對接參數并不斷優化策略,以確保獲取有效參數。因為這個項目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的時間,此次試驗至關重要,試驗的結果為后續試驗提供著重要的數據支撐。
夜里,有風、有星,也有他們這個團隊的堅定信念和頑強毅力。
團隊從未讓任何人孤軍奮戰。當小吳因技術難題瀕臨崩潰時,老王的一句“別慌,我們一起來”讓他重拾信心;當試驗失敗時,集體討論會上的頭腦風暴總能碰撞出新思路。
“那天晚上真的很冷,但是大家也都很興奮,因為一直努力的事情終于有了結果。”老王說。那是一個依然刮著寒風的夜晚,軟件終于調通,數據終于錄取上。
好消息帶走了大家的疲憊,只剩下興奮。沒有人提出夜深想回去休息,大家不約而同想到的都是一鼓作氣把所有工作都做完。
“團隊之火,照亮星辰大海。”這天,沒有慶祝,一份盒飯后便都沉沉睡去。想必,今晚他們的夢,一定是美夢。
如今,航天電科的科研生產任務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各個攻關團隊的腳步也不會停歇。正如哪吒最終沖破天劫、重塑乾坤,這一支支隊伍也將繼續以熱血和智慧,在航天事業的星空中,點亮更多屬于中國人的璀璨星辰。
“世間從無宿命,只有不敢掙扎的懦夫。”這是他們的誓言,更是中國航天人面向未來的宣言。(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