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航天事業邁向更高臺階,氣體報警器的精準計量成為保障科研生產安全的生命線。過去因技術能力限制,部分客戶的計量需求難以全面覆蓋。航天科工九院計研所緊抓昆山實驗室CNAS資質擴項機遇,首次承接氣體報警器相關計量任務,以一場跨越千里的“攻堅戰”交出亮眼答卷。
近日,計研所市場一部接到緊急任務:需要在一周內完成某單位100余臺氣體報警器的現場計量。該單位深處鄂西山區,交通不便、設備分散,標準氣體運輸需全程恒溫避震,加之梅雨季天氣多變,任務難度陡增。計研所迅速組建8人技術專班,由市場一部統籌,聯合昆山實驗室、計量中心同步攻堅。
為搶抓進度,團隊將精密設備與氣體分裝為兩套系統:一組人力攜帶輕型儀器乘高鐵趕赴宜昌,另一組通過恒溫運輸車從昆山遠赴遠安。山路顛簸,為確保標準氣體穩定性,低速前行,技術人員輪流值守監測數據,18個小時后終于抵達遠安。
團隊發現部分報警器安裝在車間頂部,檢測需借助平臺作業。90后技術員小袁主動請纓,身背10公斤設備高空作業,在濕熱環境中連續兩天日均工作10小時,最終提前兩天完成全部高危點位校準。
這場跨越山河的“雙向奔赴”,不僅以零差錯刷新了跨區域計量響應速度紀錄,更讓計研所與客戶建立深厚信任關系。“第一次合作新項目就啃下了硬骨頭!”廠房負責人感慨。任務結束后,團隊連夜整理出18項優化建議,建立專項服務檔案,為后續常態化合作打下基礎。
如今,氣體報警器校準已成為計研所服務的“新名片”。未來,市場一部將以此次任務為范本,深化跨部門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機制,持續優化復雜場景下的計量技術能力,提供更高質效的服務支撐,以實干擔當助推計研所計量高質量發展。(文/李智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