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深化專業化整合工作推進會,總結交流做法經驗,部署推動下一步工作。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推動整體資源配置和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更加優化。
會議指出,近年來中央企業深入實施行業領域更廣、參與層面更寬、精細程度更高的專業化整合,在服務國家戰略、優化國有經濟布局、促進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會議要求,要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加快央企間資源有效整合;聚焦提升核心競爭力,推進內部深度整合融合;聚焦發揮平臺功能作用,實現產業集團與投資、運營公司協同聯動;聚焦更大范圍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與外部資源有機結合;聚焦提升整合效率效果,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確保專業化整合工作取得更好成效。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抓好統籌推進、完善機制建設、強化指導支持,推動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走深走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中國電信、中國遠洋海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誠通、中國建材、國藥集團等6家企業交流發言,25家單位13組專業化整合項目開展了集中簽約。
國資委有關廳局和部分中央企業有關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其他企業以及部分地方國資委有關負責同志在視頻分會場參加會議。
中央企業聚焦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了一批專業化整合項目,取得顯著成效。
有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落實落地。通過專業化整合,中央企業在重點領域服務保障大局的能力切實提升。
整合中重稀土資源組建中國稀土集團,進一步優化礦權質量,加快拓展國外市場,為我國重要戰略資源安全保駕護航。
統籌中央企業相關資源組建中國星網,搶占新一代通信技術發展制高點,為保障我國通信產業發展與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整合油氣管網資源組建國家管網集團,加快構建“全國一張網”,油氣保供能力持續增強。
推動中糧和中儲糧深化股權合作組建合資公司,有力提升糧食儲備服務宏觀調控能力,進一步筑牢我國糧食安全“基本盤”。
有力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化。通過專業化整合,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集中,資源配置效率和發展質量效益有效提升。
鞍鋼重組本鋼后,粗鋼產能躍居國內第二、世界第三。
組建國源公司,整合10家中央企業煤炭資源,涉及煤炭產能2.8億多噸、資源儲量630億多噸、資產總額1400多億元。
中國建材通過水泥板塊業務整合,將天山股份打造成為全球業務規模最大、市值突破千億的水泥公司。
中國誠通、中國國新出資參與中央企業重組組建與股權多元化改革,為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有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專業化整合有效補齊供給短板,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
整合中央企業物流資源組建中國物流,有效增強基礎物流保障能力,推動我國現代流通體系加快構建。
招商局集團推動遼寧港口一體化發展,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逐步構建高效暢通的海上物流大通道。
中國遠洋海運收購東方海外國際和勝獅貨柜,在集裝箱市場“一箱難求”時贏得主動,為疫情下進出口貿易暢通發揮重要作用。
國藥集團在新冠疫苗、血液制品、醫藥制造流通領域加大整合力度,提升供應保障能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積極貢獻。
有力促進科技創新水平提升。專業化整合推動科研資源有效集中,促進中央企業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快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整合中央企業輸配電裝備制造資源組建中國電氣裝備,牽頭、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5項,攻克了特高壓輸電關鍵部件、直流電纜等產品一系列“卡脖子”問題。
通用技術集團先后整合機床“十八羅漢”中的7家企業,成為國內機床行業中產品種類最多、服務領域最廣、綜合技術能力最強的“鏈長”企業。
中國電信引入多家中央企業戰略投資者打造國家云公司,統籌開展科技創新、設施建設和安全防護體系部署,加快構建推動云原創技術生態。
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推動中央企業堅持“五個聚焦”,準確把握專業化整合的工作方向和重點任務。
下一步工作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專業化整合,有效解決中央企業之間的同質化競爭、重復建設等問題,實現主責主業更加聚焦,產業結構更加清晰,形成一批專業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突出的“專精特新”子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推動整體資源配置效率明顯提升,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斷優化,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具體來說,要做到“五個聚焦”:
聚焦主責主業和培育優勢企業,加快央企間資源有效整合。
深入開展企業間同一業務或同質業務的整合,在檢驗檢測、醫療健康、裝備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云計算、鋼鐵、物流等重點領域和戰略性、前瞻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競爭能力強、資源配置優的一流企業。
推動資源向主業企業集中。對超出主業范圍且不符合戰略安排的業務,盡快與有相關主業的中央企業實施整合或退出。
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對關鍵指標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業務板塊,加大與行業內處于引領地位中央企業的整合力度。積極集聚各類創新要素,超前布局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
推動資源向鏈長企業集中。瞄準高水平、導向性產業,圍繞重點環節和關鍵要素開展專業化整合,加快打造“鏈長”企業。
聚焦提升核心競爭力,推進企業內部深度整合融合。
推動子企業發展更為專業。有序推動“一業一企、一企一業”,一類業務主要由一個子企業專門運營,一個子企業主要經營一類業務。
推動區域布局更成體系。區域內協同較明顯的企業,可以省或地區為實體推進所屬企業實施整合,加快理順管理、業務關系。
推動內部資源更加集聚。堅決退出不具競爭優勢、缺乏發展潛力的“兩非”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加大對管理層級超過4級子企業的整合力度。
推動協同效應更大發揮。新組建、實施戰略性重組和開展重大對外并購的企業要抓住整合融合“黃金期”,實現一體化運作。
聚焦發揮平臺功能作用,實現產業集團與投資、運營公司協同聯動。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率先把內部業務整合成清晰板塊,消除同質化競爭和“小散亂”等問題,并通過戰略性投資、股權整合、資源合作等方式助推產業集團實施專業化整合。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充分發揮資本運營優勢和所屬基金功能,通過股權運作、基金投資、培育孵化等支持中央企業開展專業化整合。
兩類公司所屬專業資產處置平臺:積極承接、有效盤活中央企業依靠自身力量難以清退處置的資產業務,進一步提升“兩非”“兩資”處置效果。同時積極與投資、運營公司對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聚焦更大范圍優化資源配置,推動中央企業與外部資源有機結合。
加強央地協同,實現聯動發展。有序推進與地方國有企業的資源整合與合作,在培育與地方發展定位相契合支柱產業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穩妥推動并購,助力科技創新。對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等領域積極開展并購,建立一批產學研相結合、以企業為主體的科研型發展單位,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著眼國資全局,形成資源合力。結合自身發展需要,積極有序參與機關和事業單位脫鉤企業劃轉接收,在更大范圍推動國有經濟實現資源配置優化。
聚焦提升整合效率效果,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方法。
合理設計整合路徑,對于整合難度較大的,可采取先托管再整合等過渡安排,實現“小步快走”;對于“兩非”“兩資”可以探索先止血再救助、先處置再重整;對于不同類型資產可采取打包或分拆等方式靈活處理,推動整合有效實施。
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方法,通過無償劃轉、協議轉讓、合資新設、資產置換、交叉持股、聯合開發、共建產業生態圈等多種方式組合推進專業化整合。
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功能,科學統籌各類資源,靈活采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非公開發行股票、換股吸收合并等方式,推動優質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
延伸閱讀:
13組專業化整合項目集中簽約
推進會現場,25家單位13組專業化整合項目開展了集中簽約,簽約項目分為科技創新類和聚焦主業兩大類。
其中的代表項目包括航天科工和東方電氣集團能源裝備企業劃轉項目、招商局集團和福建省供應鏈服務合作項目,以及中國電子和中國物流數字科技平臺合作項目。
其中,航天科工將所持宏華集團29.99%股權無償劃轉東方電氣集團,劃轉完成后,東方電氣集團成為宏華集團實際控制人。
中國電子和中國物流將圍繞共建現代物流體系和物流數字科技平臺,全面加強數字化、智慧化物流體系建設、數字化轉型、網絡安全、綜合物流服務、供應鏈服務等方面合作,為推動我國現代數字物流體系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