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足新領域,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繪出新“畫卷”?
在航天科工十院十部有一支隊伍,它的名字仿佛在告訴所有人面對未知挑戰應有的態度——它就是十部“沖鋒”黨員突擊隊。
為聚焦前沿領域開拓,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審時度勢搶占“新高地”,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沖鋒”黨員突擊隊應運而生。
以“創新”入“畫” 勇立潮頭“觸手生春”
“沖鋒”黨員突擊隊由16名成員組成,平均年齡31歲,隊員們歷經國家重點項目研制錘煉,科研經驗豐富,是一支年輕化、專業化、充滿創新活力的團隊。
立于新,必成于新。突擊隊成立之初,便與“新”字標簽緊密相連,新領域、新技術、新項目、新突破……背后的挑戰性、重要性不言而喻,既是榮譽之戰,更是使命所系。
突擊任務主要圍繞相關管理系統的研發、鑒定工作而展開。突擊隊“兵分兩路”,分成總體設計和軟件開發兩個專業組,齊頭并進、互為支撐。
“不論是總體設計還是軟件開發,關鍵技術攻關都是家常便飯,踏進新領域就得有股子闖勁,要么當標準制定的領跑者,要么就只能跟在別人后面成為模仿者、跟隨者。”談起整個項目的創新難度之大,突擊隊隊長游總感慨道。因此,項目立項之初,團隊便以系統性站位、體系化布局瞄準“理念革新、數智賦能、緊貼需求”三大維度,將創新理念充分融入產品研發全過程。
以“堅韌”入“畫” 熠熠閃光“妙筆生輝”
堅韌、奮斗,從來都是一代代航天人許黨報國、強軍鑄劍的鮮明底色。突擊隊員扛起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擔當,百折不撓、愈挫愈勇成為他們挑戰新領域、迎戰新難題的真實寫照。
游總是個技術大拿、工作狂人。不論軟件、工藝、標準化,還是指控總體、專業建設、內部管理,他都樣樣精通。大家遇到“疑難雜癥”總是第一時間想到他,他也總能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在外場試驗時,經常工作忙起來就顧不上吃飯,大家都開玩笑說:“跟著游總干活得自帶干糧。”
華總是負責總體設計、開發指導的副總師,隊員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華哥”。有一次,他帶著突擊隊員連夜攻關保障進度,第二天早上8點又準時出現在工作崗位上。“華哥是整個團隊的‘精神領袖’,無怨無悔、堅韌不拔的品質深深地影響帶動了我們團隊的每一位年輕人。”談起他時,隊員小鵬滿懷敬佩地說道。
以“高效”入“畫” 齊心協力“一氣呵成”
組織力強弱是檢驗一支隊伍真實戰斗力的重要維度。“沖鋒”黨員突擊隊雖然成立只有短短幾個月,但在團隊管理效率、工作協同度等方面,成熟得完全不像一支新組建的隊伍。
項目總師楊總和游總、華總一起,充分發揮隊伍“領頭羊”作用,從謀篇布局、資源調度和集智攻關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集中骨干力量開展總體設計、軟件研制及驗證等關鍵技術攻關;支部書記兼隊員的楊主任在關注團隊管理的同時經常性為隊員們進行心理疏導、思想解壓,以思想保障力提升攻堅戰斗力;作為主任設計師的鵬哥、鄒哥是團隊的中堅力量,厚積薄發、能力過硬的他們為項目順利運轉打下堅實基礎;入職僅1年的小冬、小世,“起步就是沖刺”,從入職以來就保持高效運轉,憑著一股“初生牛犢”的闖勁一心撲在項目中,成長為團隊愈發可靠的新生力量;團隊中還有葉姐、小帥、小宇、小何、小裴等同志發光發熱、默默奉獻……
在“兩總”牽引、組織保障、全員協力的多重發力下,團隊涌動著如火般的生命力,產品研發效率大幅提升、新技術研制風險有效降低,系統研制、鑒定試驗、狀態鑒定、工程結項等任務計劃高效推進。
魯迅先生曾說:“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沖鋒”黨員突擊隊正是像勇士一樣,是在摸索中、碰壁中、堅韌中的“急行軍”,是勇于當“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在新領域不斷開辟新路。
關關難過關關過,事事難成事事成。奮進的號角不止,“沖鋒”黨員突擊隊已經瞄準下一個“山頭”,向著更高的目標沖鋒。(文/賈振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