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信守對祖國的承諾,他三十年如一日,把最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國防現代化;為了兌現對組織的承諾,他夜以繼日撲在型號研制上,哪怕愛人患癌生病,也不能陪伴左右;為了實現對航天事業的承諾,面對老父親突然病逝,他匆匆回家兩天料理完后事,又趕回千里之外的試驗場。
他,就是中國航天科工航天江南所屬江南機電設計研究所的李志維。
只為那一句“諾言”
2021年,在國家某重要產品性能驗證成功的慶功宴上,某國家重點防御產品技術負責人李志維流下了眼淚。
這眼淚里有激動,這眼淚里有缺憾。李志維帶領團隊圍繞這個產品,歷經10多年的奮斗,最終獲得國家的認可。因為項目試驗,作為兒子,父親去世前,李志維沒能陪在父親身邊照顧。作為丈夫,他留下剛確診癌癥的愛人在家里獨自支撐。
從事航天事業以來,李志維飲盡國防產品研制路上的寂寞和苦澀,時刻以對國家履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參研的相關裝備產品分別在國慶60周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朱日和閱兵及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揚威亮相。
歷千萬難而勇往
2016年,研究所某項目即將結題,在其后續發展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李志維勇擔重任,扛起了依托該項目為單位拓展新市場的大旗。
為了拿下競標項目,李志維帶著團隊在貴陽和北京閉關,先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論證工作。
2018年,團隊拖著10余個裝有材料的大號行李箱來到北京,最終以“總體方案第二,分系統方案第一”的好成績成功入圍。
就這樣,李志維帶領團隊進入了國家末端防御領域的市場。還沒來得及高興,用戶提出了當年交付、3年內完成設計鑒定的要求,而同類型產品光研制的時間通常都需要3~5年,但李志維沒有退縮,既已許諾,誓必完成。
2021年1月,產品研制迎來了關鍵的摸底飛行試驗。也是在這個時候,李志維相繼接到了愛人患癌、父親去世的消息。團隊成員們都以為,李志維會離開試驗場很長一段時間。但僅僅兩天后,在產品飛行試驗當天,李志維出現在了試驗場。
在試驗場,李志維從通信頻道的一端喊出了“發射!”隨即,產品高速飛行,徑直撞向目標。就這樣,在李志維的帶領下,一個即將結題的外貿項目轉為國內項目,創造了型號技術領域的新紀錄。
無問西東護家園
上世紀90年代,由于國家對國防科研單位建設的政策調整,十部已經不能再承擔新產品的研制任務,很多人選擇了離開,但李志維從沒有動搖過,他同自己的老師們一頭扎在產品研制中。
生活中的李志維,為人低調、隨和、樸實,但只要一遇到技術則是判若兩人,錙銖必較、毫厘必爭。在與時間賽跑、跟難題作斗爭的日子里,李志維始終保持嚴慎細實的作風,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不落下任何一個難點。
30年來,外部環境風云變幻,李志維始終腳步堅定地從事航天事業,以實際行動履約踐諾,提升了國家多個重點型號產品的性能。
由于表現突出,李志維先后榮獲集團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稱號、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貴州省勞動模范稱號、某型號研制二等功、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等榮譽。
面對眾多表彰,李志維深感責任重大,表示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他與航天事業的約定仍在路上。(文/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