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山高路遙”,不怕“風高浪急”。航天科工六院職工以“啃硬骨”的韌勁和“爬陡坡”的腳力,保持定力,繼續沖刺!
立足崗位 “向深”挖
從懵懂少年成長為六院金牌工人,再到省級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10所數控車工張師傅始終秉承工匠精神,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解決生產難題,用智慧和汗火澆灌著自己的航天夢。
2001年,張師傅進入210所工作,為了盡快適應并勝任本職工作,上班時間,他跟著師父認真學習加工方面的各種技巧;下班以后,他繼續在設備上反復練習、操作,確保技能掌握得更加熟練。“當一個個難題被我攻克,一個個零件保質保量加工出來的時候,我就會特別有成就感。”張師傅說。工作23年來,張師傅摸索出數套獨創的加工方法,創新加工出十余套工裝及夾具,經手的產品合格率100%,實現加工效率和產品質量雙提升。
在一部件加工任務中,薄壁鋁合金材料加工難度大,加工中極易變形。為了滿足裝配要求,保證設計圖紙中的各項關鍵尺寸,張師傅從刀具選取、切削參數、工件裝夾、增加產品或刀具剛性等多個方面來控制變形,最終成功滿足了裝配要求,確保科研生產任務圓滿完成。
不是在加工高精度零件,就是在琢磨如何完成高難度任務……張師傅憑借扎實肯干的工作作風和永不言棄的創新精神,攻克了多項車削技術難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創新達人”。
腳踏實地 “向下”邁
“要想提升絕熱件制作工藝,主要有三點技巧,一是襯層的厚度控制,二是打磨紙的選用,三是絕熱層刷膠的手法……”在江河公司105車間絕熱組工房,“絕熱先鋒”青年突擊隊隊員正在學習絕熱件制作的工藝技巧。六室一項研制任務正值突破難點的關鍵節點。為保質保量完成研制目標,“絕熱先鋒”青年突擊隊迅速出動,分工明確,嚴謹細致,做到試樣制備不差絲毫,數據測試準確無誤。為及時跟進計劃,突擊隊員們白天跟蹤現場,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晚上回辦公樓梳理工作,探討最優方案。通過核實設計狀態,優化模壓工藝等成功滿足該產品成型要求,得到設計認可。
面對新目標、新要求,突擊隊員們敢于“亮劍”,始終沖鋒在前。“小李,有急活,快把你的隊員召集起來!”在102化學分析組,組長小胡對“飛躍”青年突擊隊隊長小李說道。原來是裝藥分廠先后送來一批原材料,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該批原料的水分、粘度、分子量等測試。突擊隊成員聞訊而動,“悅悅,這個數據有點異常,你幫我看一下。”“不是什么大問題,應該是參數設置有問題……”
逐夢惟篤行,奮進正當前。江河公司各青年突擊隊將繼續保持昂揚的斗志,同心協力,鉚足干勁,以更加優異的工作業績,助力公司順利完成年底攻堅任務。
心懷夢想 “向遠”行
“濤哥,啥時候回來的?”
“昨晚到的。”
“咋不在家休息兩天?”
“有些急事,回來處理下,明天下午得再趕回去。”
在西安自動化,有這樣一位常年駐守項目一線的航天人,他跨越千山萬水,只為那一份熱愛和執著。他就是公司銷售西區副經理張濤。
2017年至今,張濤和團隊成員持續跟進克拉瑪依市城區供水項目。項目初期,張濤帶領團隊成員第一時間進駐項目現場,白天,他驅車五六十公里往返于市區各單位完成手續申報流程;晚上,回到項目駐地,他還要詳細對照標準和具體要求不斷完善申報資料。“辦事大廳的人都認識我了,一見面就主動和我打招呼。”城區供水管線智能化改造項目啟動后,張濤又第一時間參與到商務溝通工作中。“打消用戶在技術方面的疑慮十分重要。”
如今,項目進入驗收階段,張濤毅然選擇繼續跟進交付驗收工作,確保平臺順利投入運營,為實現克市綠化供水全流程管控提供技術保障。臨近年末,這位“家”在新疆的陜西航天人,還在用實際行動講述著自己的航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