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駐地,夜里9點。
結束了一天的試驗,航天三院35所一室的邱實帶著“熱騰騰”的數據剛剛回到駐地。
恍然間他想起來自室領導的未接來電,趕忙撥了回去。
“小邱,忙回來了?大衣穿上了吧……”
聽到電話那頭傳來組織的“惦記”,一陣暖意涌上他的心頭。
走南闖北 再忙也不慌
進入四季度,隨著各類試驗、保障任務陸續展開,35所外場出差職工數量增多。除了工會牽頭開展的為外場職工開設“綠色通道”慰問家屬保障機制,各黨支部也帶領分工會結合各自任務特點,全力守護好“大后方”。
“最多的時候,出外場的人數有30人,占到本室全員的30%。還有一些職工在外時間較長。”針對這個情況,一室黨支部書記劉興安和幾個部門領導分了分工,安排室領導在試驗前后的重要節點,必須給外場職工打一通電話,其他時間也保持定期交流,問問進展、聊聊難處,掌握職工的情緒。
前不久,一室黨支部還張羅配備好一批軍大衣等御寒用品,安排新赴外場的職工捎給入秋前便駐扎在外的職工。
人在外地,家在北京,難免擔心。
“有些事能幫著張羅、幫著處理的,室里立馬就想辦法解決了。遇到急事,他人代勞不了的,我們會想辦法與科研生產處協調,保障職工履行好家庭責任。”一項定期更新的《職工家庭情況臺賬》,是二室黨支部書記毛金寶心里有底的“底數”。
遇到家有幼兒、老人患病等情況,黨支部及分工會進行重點保障。除此之外,了解到有年輕同志剛談戀愛等情況,黨支部還調整了其出差頻率。
傾聽疏導 貼心又暖心
“和職工們多拉拉家常,才能真正成為貼心人。”參加35所中干“揭榜掛帥”課題中期研討會后,五室黨支部書記王升旭針對《科研人員壓力及保障措施研究》課題分享了自己的體會。
作為去年新任的黨支部書記,王升旭除了多向“老書記”取經,還積極了解心理學等知識。“談心談話的形式不必拘泥,大家一起吃飯、散步,翻看職工的朋友圈等都是辦法。”
有著同樣體會的,還有科研生產處黨支部書記萬增錄,通過參與科研人員壓力研究的訪談工作,他體會到,讓職工輸出、表達,本身就是一種壓力疏導過程;不打斷、不評判,多傾聽,就是做好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
“打開麥克風,鼓勵職工建言獻策”,在精密加工部黨支部也有新探索。為了進一步落實網格化管理要求,將網格再細化為7個小組,由3名行政領導和4名支部委員負責管理。
除了將上級精神和要求通過網格管理傳遞落實到位,精密加工部還將網格化管理方法拓展到部門策劃工作中。7個小組分別圍繞如何提質增效開展討論、座談,鼓勵職工充分發表意見建議。通過參與部門策劃工作,不僅職工的“主人翁”意識被激發出來,部門工作策劃的可執行性、落地性也增強了。
做好職工思想保障,不僅需要將網格劃得更細更全,還需要精準地把握重點難點。這就更加考驗黨支部書記識別關鍵人、把握關鍵事的能力。
“除了通過工作質量、態度變化等識別,現在人力資源信息系統也提供了重要的數據。”35所利用該系統可以直接生成部門級考勤報表,異常信息和類型已經標注。
“考勤數據異常背后,可能是提示我們職工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難。”九室十一室聯合黨支部書記馮飛,在與職工深入交流后,發現其身心狀態欠佳,便向職工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并持續關注。
“沒有千篇一律的方法。但黨支部書記需要有耐心,直接溝通、側面了解、數據分析、持續觀察都要做,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好。”七室黨支部書記薛紅霞說。
寒冬時節,航天科工各條戰線都在為打好年度任務“收官戰”做最后的沖刺。“聽說你那兒下大雪啦”“前幾天說的那活兒搞定了嗎”“家里孩子最近還好嗎”……組織保障體系像“暖心大本營”,牽掛、惦記著基層一線每名員工。(文/王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