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天三院111廠先進成型車間工藝組的工藝員們正以起步即沖刺、開局即決戰的昂揚狀態推進各項工藝任務。這是一支年富力強、富于創新的隊伍,團隊現有成員15人,平均年齡35歲;這是一支身兼重任的隊伍,承擔著車間工藝研究、工藝攻關等重要任務;這是一支質量信得過的隊伍,他們以“重安全、保質量、注創新”為目標,各項工藝研究攻關工作都緊緊圍繞“零缺陷”質量意識開展。
每周一的早晨8點,工藝組全體成員會自發地坐到會議桌前,介紹各自負責的產品在科研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分析原因。這里氛圍很熱烈,一場“唇槍舌劍”下來,看待問題的角度又多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案也增加了不少。
在車間,這樣的“頭腦風暴”每周都會上演,工藝組的成員們早已習慣了這樣“激烈”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成員們常常爭論得面紅耳赤,但爭論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保證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工藝能力。
面對車間承擔的生產任務較多且難度較大的情況,他們迎難而上,沒有絲毫退縮。在科研生產任務重、質量要求嚴的情況下,他們克服重重困難,高質高效完成了各項工藝任務。
談到心愿,工藝組組長張旭超直言:“希望帶出一支最棒的團隊來。”他一直把年輕組員的培養作為團隊建設的重中之重,不遺余力地為年輕組員創造學習條件。通過學習、交流、培訓等方式,他帶著年輕的成員向著技術型、專家型工藝員方向發展,幫助他們盡快成為獨當一面的“排頭兵”。
工藝組一直秉承著“傳幫帶”的光榮傳統。團隊的主管主動擔當起對年輕工藝員的專業指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帶著他們一起解決技術問題,嚴格工作要求,幫助“好苗子”快速成才。
根據團隊成員的不同崗位,工藝組制定了個性化培訓計劃,先后培養了多名工藝骨干,形成了以戚居良、朱振東為代表的青年骨干力量。
在先進成型車間,總能看到工藝員們的身影穿梭在生產現場。他們有的拿著本子記錄著,有的與工人師傅探討產品的加工程序……大家都一絲不茍地完成著自己的工作。
別看他們年輕,但工作起來的認真勁兒絲毫不遜于老員工。朱振東,這個入職僅2年的小伙,不論是跟現場還是編寫工藝規程,總能有條不紊地做好各項工作。
在生產現場,人們總能看到一個瘦高的身影忙碌著。走路帶風,干活干脆利落。這個“大高個兒”叫戚居良,在工作過程中,他總能主動發現問題,細心分析問題所在,認真記錄每一個參數,熟悉掌握每項工作流程。他不怕苦,不怕累,很快成長為工藝技術骨干,能夠獨立完成各項攻關任務。
在這個團隊中,還有其他工藝員也一直兢兢業業地奮戰在崗位上。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這個團隊靠得住、經得住考驗,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公司的各項生產任務。(文/魏翠翠)